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公布了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中天钢铁集团参与研发的“高炉焦炭和喷吹煤的多尺度性能评价及多维度协同降耗技术”和“基于低弹性模量化的超深拉拔类线材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双双荣获三等奖,彰显企业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创新实力。
作为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项,
冶金科学技术奖旨在推动
冶金工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
激励利用科技力量
促进冶金工业发展的行为,
每年组织评审、奖励一次。
技创新再获佳绩
此次集团获奖的两项技术,分别针对钢铁生产中的燃料消耗优化与高端线材质量提升两大核心难题,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1
燃料消耗优化
在燃料优化领域,针对我国面临优质炼焦煤资源紧张、传统燃料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高炉焦炭和喷吹煤的多尺度性能评价及多维度协同降耗技术”项目研究,通过系统性地研究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与喷吹煤的性能评价等关键问题,建立了焦炭高温反应行为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焦炭多元混配与分级装料技术,优化了喷吹煤分子结构建模与性能评价方法,并构建了高炉煤-焦协同降耗的动态调控系统。
目前,该技术已在中天钢铁、武汉钢铁等企业成功应用,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
高端线材质量提升
针对超深拉拔类线材(如半导体晶圆切割钢丝、轮胎帘线钢等)因高熔点、高弹性模量夹杂物致断丝难题,集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发起“基于低弹性模量化的超深拉拔类线材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创新提出夹杂物低弹性模量化控制理论,开发出低弹性模量夹杂物控制精炼渣和耐火材料,不仅大幅降低帘线钢冶炼电耗及耐材消耗,实现绿色化生产,还解决传统工艺夹杂物控制难题,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集团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智改数转等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含金量”“含新量”。
截至目前,中天钢铁拥有“组合调控高均质化矩形坯连铸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转炉能量高效利用与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创新”等28项各级科学技术奖;17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其中7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胜亿优配-股票配资论坛网-股票杠杆app-股票配资网站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